肚子疼时,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疼痛,如中脘穴、足三里穴、合谷穴、内关穴等。按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用手指或指关节适度用力按压上述穴位,每个穴位按摩数分钟,直至感到局部酸胀为止,注意避免用力过猛,以免造成不适。
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,脐上4寸。此穴位主治胃部疾病,如腹痛、腹胀、消化不良、呕吐、胃下垂等。按摩此穴位可以健脾和胃、行气化滞。
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这是胃经的合穴及胃下合穴,按摩此穴位可以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,可辅助治疗胃痛、便秘、消化不良、胃肠炎等胃疾。
合谷穴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,为原气所过和留止大肠经之原穴,具有疏风解表、清热开窍、通经活络、镇静止痛的作用。
内关穴在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(三指)两筋之间。主治诸如心绞痛、心律失常、胃痛、呕吐、失眠等心胸、胃、神志疾病。
注意事项热敷: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(50℃左右,事先测试温度以防烫伤)放置在腹部疼痛区域,外包一层干净毛巾以防烫伤皮肤。持续热敷15分钟左右,期间可轻抚检查温度,确保舒适。此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胃肠痉挛或受凉引起的腹痛。
姿势调整:若因胃肠不适导致肚子疼,可迅速蜷缩身体,将膝盖尽量拉向胸部,保持10分钟左右。若因岔气引起腹痛,可深吸一口气,憋住5秒后缓慢呼出,重复10次。同时调整呼吸节奏,能减轻腹部压力,缓解疼痛。
及时就医:若通过上述方法疼痛无法缓解,需积极就医诊治,避免症状加重。